爱刺®(70%吡虫啉水分散粒剂)
一、产品基本信息
| 项目 | 内容 |
|---|---|
| 商品名 | 爱刺®(70%吡虫啉水分散粒剂) |
| 有效成分 | 吡虫啉(Imidacloprid) |
| 总有效成分含量 | 70% |
| 剂型 | 水分散粒剂 |
| 产品规格 | 50克×100瓶、100克×80瓶 |
| 毒性 | 低毒(对哺乳动物低毒,按标签规范使用安全) |
| 证件有效期至 | 2029年12月19日 |
| 登记证号 | PD20040171 |
| 农药类别 | 杀虫剂 |
| 生产厂家 | 江苏蓝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|
| 首次批准日期 | 2004年12月20日 |
二、产品性能特点
作用机理
• 烟碱类新型杀虫剂:属于新烟碱类化合物,主要通过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的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,干扰神经信号传递,导致害虫麻痹死亡;
• 三重作用方式:具有内吸、胃毒和触杀作用,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传导至全株,形成系统性保护;
• 广谱高效:对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稻飞虱、蚜虫、蓟马、粉虱等具有优异防效;
• 持效期长:药效可持续20–30天,减少施药频次;
• 安全性高:对作物耐受性强,不易产生药害。
三、登记使用信息
登记作物与用法
| 作物/场所 | 防治对象 | 用药量(制剂量/亩) | 施用方式 |
|---|---|---|---|
| 水稻 | 稻飞虱 | 10–15克/亩(兑水30–50公斤) | 喷雾 |
建议使用时机:
在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及时施药,尤其是稻飞虱发生初期;
可结合“一喷三防”策略,与其他杀菌剂、叶面肥混合使用,提升综合防控效果;
若遇连续阴雨天气,应在雨前或雨停后立即喷药。
使用技术要求
• 均匀喷雾:确保叶片正反面及茎秆充分着药,重点覆盖叶鞘和穗部;
• 避开高温时段: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施药,避免日晒导致药液蒸发过快;
• 水质要求:使用清洁软水配药,避免硬水影响悬浮稳定性;
• 器械专用:喷雾器应专用或彻底清洗,防止交叉污染;
• 注意稀释浓度:不可随意加大浓度,以免造成药害。
四、注意事项
使用安全
• 虽为低毒制剂,但仍需佩戴防护服、手套、口罩及护目镜;
• 施药后及时清洗暴露部位,严禁饮食饮水。
环境安全
• 对水生生物有一定毒性,严禁将药液或清洗废水排入河流、池塘等水源;
• 废弃包装物须集中回收,按农药废弃物规范处理;
• 避免在风速较大或降雨前施药,防止飘移污染环境。
使用规范
• 仅限登记作物使用,严禁用于非登记作物;
• 不可与强碱性农药混用(如波尔多液、石硫合剂),以免分解失效;
• 同一作物同一生长季最多使用2–3次,间隔不少于7天;
• 避免连续单一使用,建议与噻虫嗪、呋虫胺等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轮换使用,延缓抗性发展;
• 特别提醒:本品为水分散粒剂,配药时需充分搅拌,确保均匀分散,避免沉淀堵塞喷头。
五、抗性管理建议
• 轮换用药:与噻虫嗪、呋虫胺、啶虫脒等不同作用机理杀虫剂交替使用;
• 桶混增效:可与阿维菌素、氯氟氰菊酯等复配,扩大杀虫谱,增强防效;
• 精准施药:仅在害虫发生初期或风险预警阶段施药,避免盲目预防性用药;
• 加强监测:关注田间害虫抗性动态,及时调整防控策略。
六、产品优势总结
✅ 专防稻飞虱:70%吡虫啉,对水稻稻飞虱高效防控
✅ 三重作用:内吸+胃毒+触杀,全面杀灭刺吸式害虫
✅ 持效持久:药效可达20–30天,减少施药频次
✅ 安全环保:低毒、低残留,适用于绿色水稻生产
✅ 蓝丰品质:上市公司出品,登记证号PD20040171,合规可靠
温馨提示:
稻飞虱喜高温高湿环境,易在夏季暴发!请务必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,并配合通风降湿措施。施药时注意避开花期敏感时段,并确保喷雾均匀到位。科学用药是实现“减药增效、绿色防控”的关键!
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
以高效杀虫科技守护粮食安全,助力水稻提质增产,推动绿色植保可持续发展。
